《明史》内容简介
《明史》共三百三十二卷,包含本纪二十四卷,志七十五卷,列传二百二十卷, 表十三卷。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,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二百多年的前史。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《宋史》,但其修纂时刻之久,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曾经诸史。在二十四史中,《明史》以编纂得当、资料 详尽、叙事保险、行文简练为史家所称道,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。
《明史》点评
在二十四史中,《明史》以编纂得当、资料详尽、叙事保险、行文简练为史家所称道,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。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、史料的运用、对史事的贯穿、对言语的驾驭能力都到达较高的水平。尽管它的篇幅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《宋史》,但读者并不感到冗长而生厌。
明史创造布景
清朝入主中原后,顺治二年(1645年)四月癸亥(十一日),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《明史》(注:赵继鼎奏请纂修《明史》的记载,见于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5,何冠彪《顺治朝〈明史〉编纂考》一文首揭此事。但清廷何时抉择纂修,尚无切当史料证明。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《明史》的诏令,《清世祖实录》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,其间言,“臣等钦奉圣谕,总裁《明史》”,并提出副总裁及纂修人员名单。这种“钦奉圣谕”,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罢了。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“诏修《明史》”,表述的确有所不妥,精确言之为:顺治二年五月,清廷组成《明史》的纂修人员。),得到了清廷认可。
这以后,大学士冯铨、李建泰、范文程、刚林、祁充格为总裁,筹办此事。是年五月,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纂修官,并设收掌官七员,满字抄写十员,汉字抄写三十六员, 揭开了清朝官方纂修《明史》的前奏。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),重开明史馆,因纂修《清世祖实录》而中止。康熙十八年(公元1679年),以徐元文为监修,开端纂修明史。于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最终定稿,进呈刊刻。《明史》是我国前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刻最长的一部。假如从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开设明史馆起,到乾隆四年(1739年)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,前后历时九十四年。假如从康熙十八年(1679年)正式安排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,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。 |